据新华社10月18日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去世。杨振宁,弗兰克,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现肥西县),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术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Blog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名誉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名誉教授。杨振宁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48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 1949年至1966年,他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 1957年10月,他和李存道因“对非宇称守恒定律(弱相互作用中)的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与基本粒子有关的众多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4年3月,他加入美国国籍。1965年,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年,他成为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教授和物理实验室主任。 1999年1月,他正式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退休。 2015年4月1日,他放弃了美国公民身份。 2017年2月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研究工作统计力学、对称原理和粒子物理学。 20世纪50年代,他与R.L.米尔斯合作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非宇称守恒定律。 1957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提出的杨-巴克斯特方程为可积量子系统和多体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曾获求是终身成就奖、爱因斯坦奖章、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鲍尔奖、费米奖、2021中国励志人物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