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韩国产品电池装机量仍落后于全球

转眼间,今年下半年已经到来。今年电池领域不仅出现了“储能电池告急”,更传出全固态电池“狼来了”,全球电动电池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SEN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8月全球电动汽车(EV、PHEV、HEV)电池装机量达到691.3GWh,同比增长34.9%。虽然不像前几年那么“狂野”,但基础市场“蛋糕”却越来越大,所以这个速度确实令人惊叹。不仅如此,高工产研数据显示,在产业链最前端,1-8月,我国锂电池产业链新签合同、开工建设、扩建项目183个,计划总投资4000亿元左右,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其中,扩展项目数量锂电池和固态电池项目分别为54个和23个。其中,锂电池投资占比超过40%。全固态电池投资计划约350亿元,成为行业最热门的投资方向之一。磷酸铁锂正极及上游总投资将超过800亿元。毫无疑问,整个产业链对能源发展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甚至过度的热情。 01 不朽“十”跨海 1-8月全球装机量排名与2024年同期相比,前10名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中国新航、SK-On)前5名的排名没有变化。总体来看,格局比较稳定。宁德时代电池装机量全球第一,同比增长31.9%(254.5GWh)。在客户方面,除了传统的汽车消费领域外,企业中,ZEEKR、鸿蒙智行、理想汽车、小米等新兴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选择CATL电池,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等众多全球品牌也采用了CATL电池。该公司的十亿分率(PPB)级产品生产标准也成为行业基准。比亚迪以50.3%的增长率(124.8GWh)排名第二。 BY利用磷酸铁锂路线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价格竞争力,持续自主生产电池和电动汽车(EV+PHEV)并扩大多个车型的销售。比亚迪不仅向中国国内市场扩张,还向全球市场扩张。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进军欧洲市场尤为重要。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欧洲的电池装机量达到8.6GWh,同比增长263.1%。从市场占有率来看,跻身前10名除宁德时代小幅下跌0.9%和新航小幅下跌0.1%外,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装机份额均在上升,而LGES、SK On、三星SDI、松下等装机份额则在下降。其中,LGES 跌幅最大,下跌 1.9%。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汽车企业加快自主电池研发,包括电池的二次供应,以及第三、四、五、六、七、八供应,加速与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对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的威胁越来越严重。难度继续增加。三星SDI是唯一一家装机量较上年下降的公司,从第四位上升至第八位,但松下则从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此外,排名前 10 的公司中有两家正在增长迅速;蜂巢能源增速最高,达98.5%。紧随其后的是亿纬锂能(84.9%)。此外,前10名中有6家中国企业,总装机容量为473.9GWh,市场份额为68.4%。中国汽车电池产业创新联盟8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8月,宁德时代以178.16GWh的总装机量排名第一,其中三元锂电池54.33GWh、磷酸铁锂电池123.84GWh。双线战略支撑了42.7%的市场份额。对比全球数据,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宁德时代在国外市场的装机量为76.34GWh。目前,很难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相媲美。国外只有LG新能源能与CATL竞争。排名第二的比亚迪累计装机量为95.21GWh,其中大部分为磷酸铁锂电池(95.19GWh),市场份额约为22。9%。刀片电池路径持续加大体积,但三元锂设计较弱(仅0.02GWh)。国外市场,除欧洲外,今年累计增量已达21GWh,增长速度相当快。位居第三的是中国新航,总量为29.18GWh。第四至第十名依次为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瑞普蓝骏、正力新能源、吉耀通。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十的智耀通是吉利内部研发的电池公司。它合并了BRIC和Aegis品牌,并且正在快速增长。该车型未来也可能成为其他车企的选择。 02 韩国三巨头的困境 根据SNE数据,2025年1月至8月,K三巨头(韩国三巨头)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的电动汽车电池全球装机量总市场份额为16.8%,较去年同期下降3.8%耳朵。 LG新能源继续占据第三位,同比增长13.3%(67.4GWh)。 SK On以20.3%(29.2GWh)的增长率排名第五,而三星SDI则下降9.1%(20.0GWh)。从K-trio电池的装机量来看,三星SDI电池的供应商主要包括宝马、奥迪和Rivian。宝马i4(参数|照片)、i5、i7和iX等关键电动车型均配备了三星SDI电池。随着这些车型整体销量的增加,宝马三星SDI电池的容量也随之增加。至于Rivian,虽然R1S和R1T在美国的销量稳定,但最近推出的标准型号(配备国轩高科LFP电池)对三星SDI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EPI随着基于该平台的奥迪Q6 e-Tron的推出,电池组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9%。 SK On电池用于现代汽车集团等品牌的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福特和大众。现代汽车集团的IONIQ 5和EV 6车型主要搭载SK On电池,而大众ID.4和ID.7的稳定销售也带动了搭载SK On电池的车辆数量的增加。此外,尽管配备高容量电池的福特F-150 Lighting销量放缓,但由于Explorer EV纯电动汽车销量增加,SK On的电池安装数量同比增长13.0%。 LG新能源电池主要应用于特斯拉、雪佛兰、起亚和大众。由于特斯拉车型销售缓慢,特斯拉LG新能源电池装机量同比下降15.8%。不过,由于起亚EV 3在全球市场的强劲销售以及采用Ultium平台的雪佛兰Equinox、Blazer和Silverado电动汽车在北美市场的销量增加,LG新能源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1.9%。在中国市场除此之外,LG新能源的市场份额更小:仅为1.17%。他在《日韩电池无法逃脱28/20法则》一文中表示,LG新能源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技术道路摇摇欲坠。特斯拉因对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犹豫不决而失去了4680电池的订单。此外,成本管理的缺陷也很明显。该公司南京工厂的单位制造成本比宁德时代高出18%,因此正在逐渐失去在中低价市场的地位。主要为特斯拉供应电池的松下,以25.8 GWh的电池装机量从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为了应对近期美国对中国制造的电池和原材料加征关税,松下正在加速其供应链重组,主要是在北美市场。具体来说,提高电池产品的能力我们正在努力减少对中国物资的依赖,扩大当地物资采购,开发新的物资采购来源。这些努力预计将为电池设施的恢复和松下在北美市场份额的维持奠定重要基础。 03丰富锂电池监管 SNE数据发布的同时,中国锂电池出口管制政策也出台,恰逢中美新竞争。对于中国以外的日韩电池企业来说,情况更糟。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绝对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盛会。此前,我在《日韩电池无法逃脱28/20法》中曾提到过中国磷酸铁锂制造技术的保密问题。现在,国家终于开始行动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管理的核心指标是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电池及电池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以及电池和正极生产的核心设备。这意味着中国的控制重点是最新一代的电池技术。事实上,从2025年1月2日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国限制出口技术清单》(以下简称《清单》)调整草案开始算起,已经过去了六个月的时间。 7月15日,商务部、科技部对目录内容进行了部分调整。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和提锂技术将受到出口管制。这绝对是遏制下一代高端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泄露、强化国内产业优势、对抗国际技术的举措。神奇的竞争。这强化了技术保密的重要性,包括今年欧盟研究团队要求中国汽车公司提供电池配方等敏感信息的消息。此外,由于此前“技术树错”的落后,韩国企业也开启了“拉动”模式,以快速见效。界面新闻今年3月曾报道称,LG新能源将打包赠送给中国电池企业Gateway Power的核心团队。韩国媒体也在2024年报道称,LG新能源与Gateway Power人力资源团队对磷酸盐技术或铁和锂感兴趣。虽然Gateway Power的团队规模并不大,在中国电池企业中也不具备突出的能力,但对于磷酸铁锂业务存在严重短板的韩国企业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正如预期的那样,在加入 Gateway Power 团队的几个月内,LG新能源接连公布数个“大单”,此前都表现十分疲软。这与磷酸铁锂电池业务有关。无论LG新能源是否做了疯狂的事情,都不能说是愚蠢的。但即便是现在,国家采取措施防止技术泄露也是极其必要的。当然,能量密度控制线将重组全球供应链,包括什么可以出口、什么必须获得许可、什么必须本地化。 i行业的逻辑也从“巅峰表现”转向“稳定供给”。 SNE表示,除了技术之外,确保关键矿物的稳定供应也成为电池成本结构的核心挑战。与此同时,美国正在加速政府主导的加强锂供应链的努力,包括收购Lithium Americas的股份。此外,中国电池制造商正在迅速扩大在欧洲的业务通过增加本地生产(如宁德时代西班牙工厂),加大本地企业在技术和投资方面的竞争压力。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正在以“技术快速迭代+规模化、成本降低”的模式快速抢占市场,而电动电池行业的竞争焦点正从独特技术壁垒转向以“技术转化效率、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为核心的综合效率竞争。在此背景下,SNE认为电池制造商面临复杂的挑战,不仅要增加产量,还要确保合规性、材料来源多样化以及实施可持续设计和回收策略。只有技术创新和业务结构灵活的企业才能获得中长期的竞争优势。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含图片、视频,我fany)由自有媒体平台“网易账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如有)由网易号社交平台用户上传并操作。iales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